國無防不立,民無兵不安。全民國防教育是鞏固國防的基礎工程,是提升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途徑,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凝聚意志力量的有效之舉。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,須從“文化”“數智”“實踐”等多個領域入手,全方位提升國防教育的“感召力”“創新力”“執行力”,不斷強化全民國防意識,讓關心、熱愛、建設、保衛國防成為全民共識和行動自覺。
文化興則國興,文化強則國強。文化深刻影響著國防教育的價值取向、內容選擇和方法運用。我國歷史悠久、地大物博,中華文化源遠流長、底蘊深厚,各地文化各具特色,既有多樣性又有包容性,多元而又統一。因此,要充分利用獨特地域文化、經典紅色文化、優秀傳統文化等精華來提升國防教育實效。一是利用獨特地域文化,激發愛黨愛國愛家鄉的家國情懷,通過情感精神導入,將愛鄉之情與愛國大義緊密融合在一起,不斷增強國防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;二是弘揚經典紅色文化,講好紅色故事,賡續紅色血脈,在紅色文化中凝心、聚氣、鑄魂;三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,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尚武精神、治軍要素、兵法謀略等,提升國防教育凝聚力向心力。在地域、紅色、傳統文化的浸潤下,傳遞國防聲音、增強國防意識,在“潤物細無聲”中,形成崇軍尚武的文化氛圍,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之情、強國之志、報國之行,匯聚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。
以數字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等賦能國防教育,使其緊跟時代發展,不斷提升創新力,煥發生命力。未來要充分利用VR(虛擬現實)技術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創新國防教育方法途徑。一是利用模擬仿真技術,高度復刻還原歷史場景,打造沉浸式的數字教育空間。改變生硬說教的方式,讓受教育者能夠深度沉浸于歷史環境中,提升受眾的體驗感,使國防教育傳播更加鮮活生動;二是可根據個體興趣、區域、階段差異等因素,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大眾的認知偏好和個性特點,將教育內容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,精準推送受眾感興趣的個性化內容,寓教于樂,讓大家學得有滋有味,提升國防教育精準度和實效性;三是通過數智技術,將各種紅色資源進行整合,形成網絡化的數字地圖,在重大節日、重要時刻,實時就近快捷地為受眾推送國防教育資源。
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國防教育涉及社會各行各業,且領域繁多。因此,不僅要拓識增智,還要躬身篤行,不斷改進方法、細化措施,增強國防教育執行力,暢通理論到實踐的渠道,打造全民國防教育體系。搞好國防教育,一是優化宣傳方式,利用聲光電技術等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科技手段,全面增強實踐的“內動力”,讓大家自發學習、主動參與,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;二是采取軍地互動形式,充分挖掘各地資源,搞好軍地協同發展,讓國防教育融入課本、融入課堂、融入校園,依托軍營開放日、紅色教育之旅等載體,打造“行走的課堂”;三是健全完善國防教育體制機制,拓展國防教育渠道和范圍,完善配套政策和法規,強化監督與評估機制,堅持按級負責、齊抓共管,實現上下貫通的國防教育鏈路,多方協力打造國防教育新體系,形成“強大國防,全民共筑”的濃厚氛圍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24年08月25日 07版)
注:本文系轉載,作者:胡邦寧(南昌大學副教授)、高玥(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8醫院政委)
來源:光明網-《光明日報》